首页 > 业界动态 > > 正文

“食”有美味 “安”在源头——我市多点发力打造“食安城市”

时间:2023-03-31 08:26:47 来源:呼和浩特日报

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不仅仅是一项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更是推动食品安全工作和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载体。近年来,我市以提高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水平为抓手,以提升群众知晓率和参与率为切入点,多点发力,全方位推动,食品安全“防护网”织得更牢更密,群众满意指数不断提高。

农贸市场提档升级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晨光熹微,首府各大农贸市场内已是人头攒动、热闹非凡。络绎不绝的顾客在整洁干净的市场内挑选购物,享受着舒适环境带来的惬意和浓浓的烟火气息。在回民区万惠农贸市场肉类大厅,摊位上方的电子屏一目了然地显示着摊位号、价格、肉品合格情况、投诉电话等信息,给顾客吃了一颗“定心丸”,也让经营者和顾客之间的交易更加公平、透明、放心。在万惠农贸市场,这样的智慧化标准化管理不仅局限于肉类大厅,市场内有肉类、蔬菜、水果等农副产品交易大厅9个,市场运用科技手段,采集交易数据,通过“一云多端”智慧系统,实现农贸市场管理、服务和监管的信息网络化、工作规范化、管理现代化。

抽检蔬菜

同时,通过“互联网+”实现智能化经营和管理,充分实现了信息的实时化、具体化、可视化,极大方便了市场和相关职能部门对市场经营活动的动态监管。

其实,万惠农贸市场只是我市推进农贸市场攻坚行动、进行标准化智慧化改造提升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市统筹各方力量,对全市农贸市场进行提档升级。工作中,坚持“市场建设标准化、管理规范化、经营智能化、服务优质化”的原则,针对不同农贸市场现状,分类施策、分步推进,逐步提升全市农贸市场建设和管理水平,有效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高质量消费需求。改造后的农贸市场在内外环境、硬件设施和经营管理上呈现全新面貌,不仅更清洁、更美观、更安全,而且更注重提升智慧服务和精细化管理水平。

餐饮企业规范放心

食品安全是消费者最直接、最现实的生活需求。吃得健康、吃得安全,对老百姓来说是头等大事。对于老百姓来说,规范有序的农贸市场里蕴含着他们最朴实的柴米油盐,安全放心的餐饮店里则寄托着他们对平凡生活的美好期许。

在集咖啡餐厅(兴泰御都店)记者看到,就餐区域干净整洁,餐厅后厨井井有条。该餐厅食品安全总监陈俊维告诉记者,餐厅对所有原材料进行严格把关,严防过期食品和“三无”产品,切实提升全体职工的食品安全意识,规范后厨操作规程。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结合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和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工作,我市市场监管部门执法人员多次对餐饮企业进行上门指导与检查,全力打造放心餐饮单位,保障人民群众饮食安全和身体健康。

“我们对创建食安城市工作进行梳理细化,动员餐饮单位不折不扣做好查漏补缺和巩固提升工作,抢时间、补短板、强弱项,确保在迎检中取得好成绩,为全市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新城区市场监管局西街市场监管所副所长李子龙说,连日来,通过实地走访,现场对证照许可公示、食品索证索票、餐饮加工制作、场所环境卫生、食品安全宣传情况及从业人员食品安全培训等各环节开展检查,并要求各餐饮单位及时完成问题整改,定期做好食品安全隐患自查自纠,严格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

开展食品安全及知识产权内容宣传

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宣传语随处可见

近年来,我市多点发力提升餐饮服务水平,让放心餐饮单位成为百姓消费的理想场所。如今,在我市很多餐饮店内,就餐区干净卫生,厨房操作间整洁明亮,营业执照、食品经营许可证、从业人员健康证分别上墙,透过玻璃隔断,消费者可以清楚看到操作间内食品制作全过程。

“餐饮业做的就是良心和安全,经营和服务规范了,对我们经营户和消费者都是好处多多。老百姓吃得安心,我们经营户的生意也更加红火。”我市多家餐饮企业负责人纷纷表示,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为他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开展光盘行动、提倡公勺公筷宣传

我市市场监管部门以“检查一批、整改一批、提高一批”为抓手,努力使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大中型餐馆成为全市食品安全示范创建的典型,成为创建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的宣传门户,进而广泛凝聚社会共识,营造人人参与、人人重视的浓厚创建氛围,带动全市食品安全监管水平整体提升。

智慧监管严守安全底线

为有效加强市场监管重点领域(食品生产、食品餐饮、食品流通、特殊食品)风险管控工作,防范和化解安全风险,市市场监管局组建伊始,提出以“一点两责”(市场监管安全方面风险点、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监管部门落实监管责任)为核心内容的风险管控工作思路。通过全面梳理市场监管重点领域 “风险点、责任链”,排查重点领域风险点,落实各方责任,严守安全底线。同时,积极运用信息化手段,积极建设“市场监管重点领域智慧监管(风险管控)”平台,全面加强市场监管领域安全管控工作。广泛应用“蒙冷链”追溯系统,切实加强进口冷链的追溯管理,实现进口冷链食品的常态化监管。

打造“智慧+食品安全”新业态。完善重点领域风险管控的功能和标准。按照风控系统的应用目标,结合重点风险特点,从经营规模、消费对象等风险因素区分,将企业的风险等级从低到高划分为A、B、C、D。其中风险分值之和为0-30(含)分的,为A级;风险分值之和为30-45(含)分的,为B级;风险分值之和为45-60(含)分的,为C级;风险分值之和60分以上的,为D级。同时,结合不同领域风险特点和检查频次,将企业存在的风险点从低到高划分为低风险点、中风险点、高风险点。通过对企业风险等级和风险点等级的双等级划分,使企业和监管部门可以直观判断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风险系数,以此提高风险管控能力。通过拍摄上传“五定”(定人物、定地点、定时间、定事项、定场景)照片完成企业自查和监管部门检查工作,有效解决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属地监管责任履行不到位、监管责任风险链不闭合等系列问题。

农贸市场实现标准化智慧化监管

食品安全知识培训

此外,为强化信用监管措施效能发挥,我市持续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涉企信息归集公示、诚信典型创建、分级管理、联合惩戒等监管措施,围绕深化“放管服”改革,积极创新监管方式,逐步构建以信息归集共享为基础、以信息公示为手段、以智慧监管为支撑、以信用监管为核心的全生命周期新型监管制度体系,营商环境不断优化,营造了良好的信用环境。

强化“示范引领”项目建设

我市紧紧围绕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目标,在全力推进各项工作任务落实的同时,强化“示范引领”项目建设,确保在全区乃至全国起到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一是加强统筹协调。成立呼和浩特市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示范引领项目组,深入挖掘我市创建工作中的亮点和特色。由市创建办牵头,组织召开了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示范引领”工作部署会。根据《第三批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示范引领”项目评审细则》进行项目分工,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组织各相关部门对照评审细则中“示范引领”项目,结合我市创建亮点,选出“三小”治理、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农贸市场升级改造等亮点项目,同时按要求做好落实食品安全“两个责任”、智慧监管、信用监管必选项。二是做好项目建设。遇到问题及时探讨研究,召开了“示范引领”项目对接会议,就“产业转型升级”项目内容组织各有关部门进行探讨对接;召开了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示范引领”项目调度会,邀请专家对我市示范引领项目佐证材料逐项分析指导,各相关部门结合项目建设标准完善相关资料,在时间节点内将佐证材料按要求上传至国家创建信息系统,同时做好线上检查、现场检查、集中答辩等准备工作。三是强化示范引领。根据评审细则并结合本市实际,我市确定了9个示范引领项目,如:先行先试,深入推动食品安全包保机制落地见效,充分发挥各级党委、政府领导干部“关键少数”作用,主动作为,形成逐级压实责任、齐抓共管的制度体系;应用现代新型技术,构建移动互联智慧平台,打造互联互通、数据共享、业务协同、统一高效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建立了可供全区推广复制的食品生产企业信用风险分类专业模型;推动建设高质量食品加工园区,鼓励小作坊提档升级,明确“三小”监管事权,开展“三小”普查,建立“三小”档案,助力“三小”治理;推动食品重大科技项目,科研成果应用取得较为明显的经济社会效益,对食品行业质量水平和食品安全监管效能提升形成较好的推动效应;助力品牌建设,采取系列措施挖掘培育地区特色食品品牌,取得良好成效等。

群众食品安全满意度明显提升

通过开展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工作,我市群众食品安全满意度明显提升,由2016年的77.4%提升到2022年的83.1%,在全区食品安全工作评议考核中连续七年被评定为“A”级。

检查指导餐饮企业

一是各级党委、政府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明显加强,“党政同责”进一步压实,食品安全工作评议考核权重由2%增加到3%。二是食品安全经费保障逐年递增,2020年至2022年分别投入4254万元、5516万元、8413万元,年到位率100%,均排在自治区前列。三是食品安全年度抽检任务从2016年的1万余批次增长到现在的2万多批次,食品抽检量达到4批次/千人,其中食用农产品抽检量达到2批次/千人。四是食品安全实现由传统监管向“智慧监管”转变,建立起企业自查、旗县巡查、盟市抽查、自治区“滚动式”督导检查的智慧监管体系。全面应用市场监管重点领域风险管控平台,企业自查率和监督检查率均达到100%。五是农贸市场实现提档升级,在全区率先建立起农贸市场地方标准,近三年累计投入705万元,用于农贸市场改造提升。福海兴农贸市场启用了“智慧溯源农贸系统”,实现了智能称重、电子支付、食品溯源等智慧化交易。六是食品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调整优化食品产业布局,大力构建以乳业为核心的绿色食品加工产业集群,加快“中国乳都”升级版建设。我市绿色食品企业产业汇集了以伊利、蒙牛、桃李、燕京等重点企业和知名品牌,逐步形成以乳业为代表的绿色食品加工产业集群。鼓励企业获得认证认可,实施品牌提升行动等,内蒙古蒙牛乳业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金海伊利乳业有限责任公司等16家规模以上乳制品生产企业建立了HACCP或者ISO22000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全市累计获得“两品一标”和全国名特优新产品总数达到183个。

食品安全关系着每一个人的安康与幸福,关系着全社会的安定与和谐。下一步,我市将通过以创促建、以创提质,推进落实食品安全“两个责任”常态化,建立健全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监管机制,加快监管方式创新,重点健全信用监管、智慧监管机制,严格落实“处罚到人”的要求,推进党政同责、行业管理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落实,建立健全社会共治共享机制,不断推进食品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关键词:
x 广告
共同抗疫!郑州71岁党员志愿者每天爬6栋楼,提醒800多户居民做核酸

1月4日,郑州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发布通告对部分区域实施管控措施。这是近半年来,新冠疫情第3次造访郑州。截止至1月10日24时,

安阳疫情最新消息|1月11日8时至12日8时安阳市新增本土确诊病例39例,累计123例

安阳疫情最新消息2022年1月11日8时至12日8时安阳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最新情况1月11日8时至12日8时,全市新增本土确诊病例39例(汤阴县38

迅速高效!“河南抗疫互助通道”网上网下联动 获群众点赞

核酸检测24小时了还没查到结果,怎么办?现在高速下站口的管控政策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从洛阳老城区自驾走高速回郑州,收费站还劝返吗?苏八

信阳市疫情防控工作视频调度会召开 陈志伟出席会议

1月11日,市疫情防控工作视频调度会召开。代市长陈志伟出席会议并讲话。听取有关疫情防控重点工作和各县区(管理区、开发区)疫情防控工作

全国最新疫情消息:11日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66例 天津市今日启动第二轮全员核酸检测

11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新冠肺炎本土确诊病例166例(河南118例,其中安阳市65例、许昌市41例、

1月12日天津市放假半天 开启第二轮全员核酸检测

1月12日,天津市人民政府发布重要通告,为做好天津市第二轮全员核酸检测工作,全市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于1月12日(星期三)下午放假半天。广大

x 广告

Copyright ©  2015-2022 海峡评测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皖ICP备2022009963号-10   联系邮箱:396 029 142 @qq.com